“不会管理”的姚明下课了,篮球的天也没亮啊

作者:看球直播app下载



姚明又瘦了。

四十五岁的人,套一件宽松运动衫,立在水泥地球架下,笑容竟有少年气的松快。人们举着手机拍他,评论区跳动着戏谑:“预定2026年状元!”仿佛他仍是二十年前那个横扫NBA的东方巨人,而非刚从七年篮协主席任上退下的倦客。



七年前他坐上那个位子时,中国篮球正躺在重症监护室。CBA联赛转播无人问津,场馆破败如废弃工厂,青训系统只剩一具空壳。这位NBA状元做的第一件事,是把自己代言合同里的四亿赞助费全数倒入联赛黑洞,此后每年自掏四亿填补窟窿。金钱如沙入海,他却说这是“换一个梦”。

改革是刀尖跳舞。废征召制改邀请制,因他尝尽国家队长年征召的苦楚——三十岁便因伤病堆积黯然退役。削外援时长欲养本土新苗,联赛收入反创了新高。女篮悄然攀上世界杯亚军领奖台,三人篮球队奥运夺金,山坳里的孩子拍打着姚基金捐赠的小号篮球。希望如星火初燃。

可巨人终究困于方寸之间。当男篮兵败马尼拉,缺席两届奥运,亚运金牌落地日本,舆论场便刮起腥风。网络暴民举着放大镜检视他颁奖时的表情,“没笑”成了投敌的铁证;“226滚蛋”的嚎叫洪水般漫过社交媒体。历史早有预演——袁崇焕被凌迟那日,京城百姓争食其肉,谓之“汉奸”。



他的罪状写得工整:“篮球打得好,未必懂管理”。那些咒骂声最响的IP属地,恰是任内连夺三届CBA冠军的“精神主队”。改革祭坛需要牺牲,而祭品从来由看客选定。

深谙此道的还有造谣者。一段寻常安保护行的视频,被裁剪成“姚明吸毒被捕”的罪证,灰色衬衫与牛仔裤都成了囚服。移民谣言年年翻新,哪怕他现身只为考察绵竹青训赛场。恶意是张自动编写的程序,输入“名人”,输出“丑闻”。

至暗时刻在2024年秋降临。篮协十位副主席联名举刀,斩向他苦心培育的双改革政策。征召制复活,宫鲁鸣重掌教鞭,云南集训基地响起久违的哨声。邀请制被宣判“纵容球员畏战”,外援新政冠以“养生篮球温床”之罪。功过簿上,败绩墨浓,功绩淡如烟痕。



他转身时悄无声息。2025年春,叶莉卸任姚基金运营,夫妻二人退向公益的幕影里。

当U21赛场爆发群殴,两名新星突遭三年禁赛——无听证、无申诉,俱乐部唯“认罪认罚”四字可表忠心——新掌门“懂政治,懂管理,唯不懂篮球”的讥讽已如潮涌。

女篮亚洲杯折戟,世青赛溃败,与日本青年军的灵巧身影映照如镜。风暴眼换了坐标,看客们调转炮口,恍然不觉手中武器仍是旧时模样。

姚明蹲在贵州山区泥地上教孩子投篮的照片,如今在官媒图库中已蒙尘。“体育老师该被学生记住”,他当年的话散在风里。唯那些彩漆剥落的矮篮架,仍在乌蒙群山间承接孩童的跃动,倔强如碑。

七年前,姚明制定的战略蓝图:“从可视化、载体化、故事化到产业化”。规划犹在,规划者已成背影。



禁赛三年的年轻球员在社交账号发训练视频,弹幕飘过“归来仍是少年”。可篮球从不等候任何人,正如看客的屠刀永远需要新祭品。

以前,我不理解袁崇焕的遭遇,尤其是他被凌迟后,分割下来的肉体,京城百姓竟然争相购买。随着年纪的增长,我渐渐理解了。

造神与灭佛,原是同一场庙会的两面把戏。当巨人隐入黔东南的雾霭,下一尊泥塑已在祭坛上微微发烫——只待香火燃尽时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标签